移動上網首超傳統寬頻 手機網民規模超三十萬

【本報訊】澳門互聯網研究學會及易研網絡研究實驗室昨天(六月二十九日)在澳門通訊展2013活動上,公佈了最新的「澳門互聯網使用報告2013:手機上網狀況及互聯網趨勢分析」。澳門互聯網研究學會會長張榮顯博士表示,本澳的上網率從02年的36%,不斷增長至本年的72%,網民規模增加一倍,6至84歲的網民接近四十萬。2013年的調查數據顯示,無線上網方式已超過傳統寬頻連接,68%網民多數以無線上網方式連接互聯網。上網工具方面,手提電話成為網民最主要的上網設備,在2013年調查中首次超過桌上電腦,86%網民透過手機上網。此外,平板電腦在最近兩年作為上網設備的比率激增。

網民在網時長穩步增長

日間上網比率近年走高

互聯網在澳門發展至今,逾六成網民的網齡已達到7年或更長,網民的平均網齡達到了8.4年。從每周上網天數及總上網時長來看,網民花在互聯網上的時間愈來愈長。目前,本澳網民平均每周上網6.4天,共計在網20.3小時。

從上網的時間段來看,晚上九時前後的「娛樂時段」仍然是上網的高峰時間,不過近些年來,網民在九時至五時的日間時段上網的比率較前幾年有所增長,並持續維持在略高的水平。

移動上網繼續保持增長

設備普及促進便捷連網

上網工具方面,現時有更多網民使用手提電腦(61%)、手提電話(86%)及平板電腦(48%)等可移動設備上網,手提電話用以上網的比率首度超過桌上電腦(75%)。另外,更多網民表示上網地點為街上或隨時隨地(25%)。另外,網民的在網時長及在網時段分佈均體現了部分網民更加高度使用互聯網,移動無線上網的設備及技術發展為這一趨勢提供了便捷。

智能手機用戶比率大幅增加

即時通訊APPS使用率較高

手機在滿12歲的居民中的使用率高達94%,手機用戶當中更有85%目前在使用智能手機,較2012年(65.5%)有大幅增長。智能手機用戶的比率增加帶來的結果是更高比率的手機上網率。最近兩年內手機上網率持續迅速增長,由2010年的30.3%及2012的67.9%,增加至2013年的87.7%。根據本澳人口數據估算,目前約有32.7萬人用手機上網,比去年增加了近10萬人。

即時通訊(使用APPS收發訊息)(93.9%)、瀏覽網站(86.6%)、上FACEBOOK(83.1%)是較多用戶手機上網的主要用途。此外,77.6%用戶表示平時用手機無線上網主要是玩或用APPS,這些用戶的手機中平均每人裝有21個APPS。目前熱門的即時通訊軟件WHATSAPP及WECHAT是居民使用頻率較高的APPS,半數手機網民每日多次使用這兩個APPS。在各類網絡即時通訊工具的衝擊下,手機網民使用手機自帶SMS的頻率相對較低,僅有13.2%每日使用多次,約20%手機網民表示從不使用SMS。

上FACEBOOK亦是手機網民使用頻率較高的手機上網活動,約半數手機網民每日多次用手機上FACEBOOK。

手機用戶對手機依賴度高

認同手機對生活的重要性

67%手機用戶認同手機對生活的重要性,當中24.3%認為「非常重要」,42.7%認為「重要」。多數手機用戶將手機視為隨身攜帶的必要物品,90%用戶同意「手機是我出街時的隨身物品」、67%同意「出街時沒有帶手機,我會覺得不舒服」。顯示隨著手機,尤其是智能手機提供的功能及服務已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每時每刻,用戶對手機產生依賴。

不同人口特徵的用戶中,25-30歲、30-35歲用戶的手機依賴程度高於平均水平,教育程度相對較高者手機依賴程度較其他用戶高。

手機上網率相對高的群體:

男性、青年、高教育程度

在12歲或以上的居民中,63.2%有用手機上網,將居民按不同的人口特徵分層檢視各層人口有用手機上網的情況,男性(66%)居民有用手機上網的比率高於女性(61%);年輕的成年網民有用手機上網的比率高於其他年齡層,18-24歲及25-30歲網民中分別有92%有用手機上網;高教育程度(大學學歷及碩/博士網民中分別有92%及87%)、職業為公務員(88%)、管理/專業人士/白領/文職人員(86%)及學生(85%)有用手機無線上網的比率相對較高。本澳四家不同電訊商的手機上網用戶大部份的人口特徵沒有明顯差異。

綜合以上的結果,移動上網發展勢頭正猛,無論是無線連接方式還是移動上網設備均躍居傳統有線方式及設備之上,成為澳門網民的首選。

近幾年的上網率增長則有所放緩,維持約七成左右,反映澳門整體互聯網的發展已從量變的階段轉入質變的階段,更多的變化體現在更隨時隨地、更便捷的接入方式,以及更靈活多樣的應用形式。另外,智能手機的迅速發展,手機上網越來越普遍,越來越頻繁,進一步確立了手機在居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新的移動上網形態,為在本澳拓展移動商機的企業,如何切合網民的使用行為,以及政府部門如何有效傳播施政信息,帶來重要啟示。不過,研究結果頁同時揭示,部分手機用戶已經出現過度使用及認同如無手機或無手機訊號會焦慮的情況,手機依賴的現象值得社會關注。

0人次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