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人應善用網絡技術

新聞22

三傳媒團體合辦新媒體論壇

    傳媒人應善用網絡技術

    【本報消息】由澳門新聞工作者協會、澳門體育記者協會、澳門記者聯會聯合舉辦的一六新媒體論壇——新媒體發展對傳統媒體的衝擊與機遇,昨日下午二時半假澳門旅遊活動中心舉行。

    活動邀請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傳播系教授吳玫、香港獨立網絡媒體《體路》創辦人徐慧華、中國體育報業總社新媒體中心主任曹勇、澳廣視傳訊事務及多媒體科代經理張少歡、澳門互聯網研究學會副理事長馮斯敏擔任主講嘉賓。記協理事長余建棟致辭表示,數碼化信息網絡技術一日千里,傳媒人有必要研究掌握網絡數碼技術,善加利用。

    新媒體要快要多元

    吳玫以新媒體的定義/新媒體的出現對傳統新聞學科的轉變為題,介紹了媒體的轉變、傳統媒體及新媒體在二一六年美國總統大選中的角色,帶出媒體真實、客觀、公平的原則是否仍要遵守、誰是新媒體守門人的思考。

    徐慧華介紹,《體路》是以香港體育新聞為主打的網站,四年前開站,獨立媒體不如傳統媒體般資源充足,然而有掣肘較少、靈活性高的優勢。隨着網站瀏覽人次累積到四百多萬,廣告收入亦從最開始的頭十個月食白果,到現時已達收支平衡。她表示,現時新媒體發達,甚至一些hea”的內容也可吸引不少眼球,但不可隨波逐流,堅持報道要快之餘,亦要多元化,思考讀者的需要。

    微信政務很大空間

    曹勇已在傳媒行業服務三十年,前十五年做報紙,及後轉做互聯網。他指出,為應對時代轉變,傳統媒體須與新興媒體深度融合,但並非開網站、做手機應用程式就足夠,而是講求從內容、渠道、方式等作全面交融。但他坦言,新媒體技術要求高、投資大,將來可成功轉型、做到與新媒體深度融合、符合市場要求的傳統媒體僅為少數,相信大部分都會被淘汰。

    馮斯敏提到,互聯網在澳門的普及率約為七成六,九成四手機上網市民有安裝微信等即時通訊工具,市民對傳統媒體向新媒體轉型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至於本澳政府部門經營微信公眾號的情況,她指仍處於發佈資訊為主的起步階段,內地的政務微信已可通過公眾號掛號睇醫生、交罰款等,澳門走得稍慢,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不少部門都有各自的手機應用程式,但她有感,全球手機應用程式下載量正走下坡;研究結果顯示,三成多居民每日打開微信十多次或以上,生活與微信密不可分,若直接以微信將服務介入,市民應用率會更高。

 

    會上,余建棟、記聯會員大會主席羅崇雯、體記協副會長劉耀光向主講嘉賓致送紀念品。論壇由體記協理事長方念湘主持。

4人次點贊